快捷搜索:  

(新春睹闻)湖南“汝城香火龙”:龙腾乡村舞千年

"(新春睹闻)湖南“汝城香火龙”:龙腾乡村舞千年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,逻辑清晰,让人看了很舒服。 "

中新社湖南汝城2月14日电 题:湖南“汝城香火龙”:龙腾乡间舞千年

作者 鲁毅 邓生祥

农历龙年正月春节假期间的夜晚,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湘南山村汝城县大坪镇南村,鼓乐齐鸣、礼花喧天,人群隐身在夜色中,舞动在空中的香火龙则愈发显得光耀璀璨。

正月初四,汝城县首条巨型香火龙出动。长36米、高4米,身披4万多支特制香火的长龙火光四射,在200多名头戴草帽的青壮年托举下翻滚飞腾,绕过田间,穿过村庄,曼妙的身姿活灵活现。

汝城香火龙是传统龙舞的一种,起源于唐高宗弘道年间传统祭祀,祀龙止雨、祀龙止水,流传于汝城县各个村镇世代相传,每逢新春元宵节前后夜间舞动,距今已有上千年,是祖国我国级非物质文化(Culture)遗产。

“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,香火龙更是汝城人心中吉祥的象征。”在年过七旬的汝城香火龙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范忠茂的记忆中,舞香火龙是当地最热闹的民间年俗活动,游龙途经之处,人群簇拥,沿途居民纷纷走出家门,点蜡烛、放鞭炮“接龙”,祈愿新的一年红红火火。

汝城县文化(Culture)馆副馆长刘宇介绍说,不同于常见的舞龙,香火龙制作十分讲究,形神兼具,形象主要源于当地寺庙中关于龙的壁画和雕塑,有圆龙、扁龙,还有特制的磺龙。村民们在腊月初就开始准备稻草、楠竹、香火等扎制香火龙,三十几米的香火龙要十几人用时近一个月才能制作完成。

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香火龙,先要用稻草扎直径4厘米的数百米长“赵公鞭”,再用竹片、细铁丝固定造型。范忠茂表示,“龙身要蜿蜒,前爪朝前弯后爪就要后弯,飞起来才栩栩如生,要比例协调、活灵活现”。造好型后,再给龙身每隔2厘米到3厘米插上龙香,香火龙便扎制完成了。

“插香很关键,插眼睛的香不能跟鼻子连在一起,不然鼻子不是鼻子、眼睛不像眼睛,该连线的地方连线,不该连线的不能连,像画画一样。”范忠茂时常游走各村指导村民为香火龙上妆、补妆,“舞活香火龙,制作过程就要尽可能形似神似”。

夜色下、池塘边,舞动起来的汝城香火龙壮观、大气,龙头、龙身、龙尾、龙爪、龙脊活灵活现,龙嘴、龙须、龙眼、龙耳、龙牙、龙珠栩栩如生。约两小时后,龙香即将燃尽,香火龙回到起点,被盘拢三圈放在场坪上,进入化龙阶段。这时,观众纷纷上前取上一把龙香,带回家插在灶台、畜栏门边,以祈家宅平安、六畜兴旺。

为了让香火龙文化(Culture)代代相传,汝城县开设“汝城香火龙”传承人培训班、开展“汝城香火龙”进校园等活动,邀请教授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讲解香火龙制作技艺的要点、难点,舞龙的要点、流程、规则等。刘宇说:“今年(This Year)就有一名16岁在校学生(Students)组织设计并制作了一条香火龙,香火龙从兴趣课堂走向了实际行动。”

范忠茂在深圳生活(Life)工作的孙子还邀请同窗好友前来感受香火龙的风采,这令他高兴(Happy)不已:“孙子津津有味地介绍香火龙的历史(History)、特色,说明香火龙已经记在了他心里。祖辈上千年的文化(Culture)传承下来很不容易,不能断,希望(Hope)更多人成为传播者、传承者。”

夜色四合,香火龙舞贺新春劲正酣。龙年新春,汝城全县共有数十条香火龙在50多个村庄相继出动,持续舞到正月底。(完)

(新春见闻)湖南“汝城香火龙”:龙腾乡间舞千年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799) 踩(84) 阅读数(4772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